全市打击“两非”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
在全市打击“两非”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部署会议后,各级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按照会议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打击“两非”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职责落实和协作配合,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加强孕情跟踪服务管理和数据监测跟踪预警,推动了性别比治理打击“两非”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各区(市)均及时调整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工作领导小组和纪检政法部门牵头的案件查办工作组,强化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力量介入,召开由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性比别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出台了打击“两非”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打击“两非”专项行动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滕州市6月份对去年打击“两非”突出贡献单位和任务目标完成单位进行表彰,并于8月12日召开了打击“两非”专项工作会议,重新调整了性别比领导小组成员及责任分工,强化查办“两非”案件任务分解落实,规定10万人以上的镇街必须查办1例大案要案,年内查结大要案或次要案的镇街将给予重奖。成立了镇街督导组强化过程督导。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印制张贴有奖举报信3万余份,对查实案件举报人奖励1万元。峄城区率先组织召开了全区打击“两非”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部署会议,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重新调整了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打击“两非”联合办案小组,并与相关部门和镇街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性别比治理和打击“两非”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继续深化“一会多部门”会商分责机制,先后召开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商研究部署工作开展。山亭区成立了3名区委常委、5名副县级干部任组长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领导小组,提出了严厉打击“两非”、强化宣传教育、深化利益导向、加强管理监控、强化部门协作、实施责任分解“六项”推进举措,将集中打击与综合治理措施统筹部署落实。
二是多渠道广辟“两非”案源。区镇卫生计生部门两级联动,充分运用 “十条线索工作法”,充分发挥镇(街)线索排查主体和村居兜底作用,融入结合卫生监督机构打击非法行医活动,联合公安、药监、工商等部门对辖区范围内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诊所、各类药店和保健品店开展清理清查活动,向社会发布有奖举报通告,设立举报信箱,对从事B超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登记审核,健全制度及档案,签订岗位责任书,严格核查B超孕检和终止妊娠病历,对疑似案件线索,深入调查剖析,紧追不舍,一查到底。市中区立足商业中心城区和医疗单位和医药经营场所集中的实际情况,联合公安、卫计、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100余人次对辖区共320多家医疗单位、药店和保健品店按照节点计划进行了专项检查,着重对医疗机构登记执业范围有妇科科目的单位和个体诊所增加监督频次,从终端遏制“两非”行为。同时,联合公安技侦部门加强对淘宝、微信、贴吧等新平台、新媒体涉及“两非”医疗广告信息机药品广告信息的监管,探索发现“两非”案件行为的新渠道,及时研究采取应对措施。山亭区采取“五查工作法”,重点倒查超生男孩、孕情消失、持证多年未育等“七类人群”,清理个体诊所、流动B超、民营医院、公立医院等“五处场所”,对机构下达监督意见书7份,对3处B超室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目前已摸排有效线索10例,立案调查5例,其中大要案1例。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搜集“两非”有效线索71例,立案在查28起。
三是严厉查处“两非”行为。各级区镇两级成立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责任部门为成员的“两非”案件联合查办工作组,在区(市)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政法、公安、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深化健全“一会多部门”会商分责办案机制,对“两非”线索进行认真定性和分类基础上,采取“涉刑案件公安查,涉公案件纪委查,普通案件归口查,重大案件联合查”的“四查”工作法,对“两非”大案要案,积极会商沟通案情,分责联合查办,确保案件归口到位、部门履职到位和联合查处到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峄城区近年来坚持常态化办案思路,对3起大要案线索紧追不放,深入调查取证,及时争取纪检监察、政法(综治)、检察院、公安等部门技术指导和法律支持,明确调查方向、时限、步骤和方法,公安、检察院、纪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介入,确保了案件查办主体、程序合法,尽可能还原案件真相和搭建完整证据链条,为最终查处大案要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畅通行刑衔接、行政处罚与党政纪处分做好了充分准备。目前,峄城区移交公安机关刑事在查大要案3起,其中1起已经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各级联合宣传、文化等部门和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政策法规社会宣传,利用宣传咨询站点、宣传车、宣传栏、明白纸、文艺演出、短信、微信等方式,组织开展社会集中宣传,大力宣传禁止“两非”行为政策法规和区(市)有奖举报办法,宣传“两非”行为的危害以及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严峻形势,宣传“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的婚育观念,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参与打击“两非”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两非”警示宣传教育,加大孕产和B超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制作“两非”案例典型宣传展板,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和会议通报等方式,公开曝光“两非”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广大群众,震慑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综合治理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五是强化区域协作。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两非”行为日益呈现流动化、区域化和隐蔽化等特征,针对我市特殊地理区位,在市级统筹协调下,各区(市)主动对接,积极主动与周边县市开展打击“两非”区域协作和联防联治,定期召开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及时接收和移交跨区域“两非”线索,及时反馈案件查处进展和结果,在异地调查、证据交换、案件移送、委托协助调查、落实处分建议等具体环节加强双边配合,合力协作办案,形成了区域间打击“两非”的强大声势和合力机制,跨区域案件查办质量不断提高。台儿庄区在严厉排查打击辖区内“两非”行为的同时,主动与贾汪区、邳州市、铜山区分别签订联合查处“两非”行为区域协作协议书,协助异地调查3次,开展联合执法活动2次。目前,全区共立案在查4例,处结3例。薛城区与高新区坚持大区域联合办案思路,在“两非”大案要案调查查处工作中,两地公安、卫生计生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联合执法办案,深入调查取证,成功查处1起“两非”跨区域要案。
六是强化综合施治。各区(市)不断健全完善综合治理制度措施的完善与落实,实行标本兼治,推进打击“两非”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滕州市制发了《关于加强规范计划生育孕情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完善孕情责任制,建立孕情跟踪管理台账,落实孕情包保责任制,推行全程跟踪制度,加强终止妊娠管理,从制度和源头阻断“两非”行为,堵塞工作漏洞。市中区加强数据统筹工作,及时对辖区相关医疗接生机构住院分娩实名登记数据和出生统计上报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审核把关和统筹协调,及时掌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情况和发展区市,给予跟踪指导,确保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协调。薛城区和台儿庄区注重源头防范,按照新计生法规要求,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加强对符合二孩政策人员、一胎女孩和双女户等重点人群跟踪管理,继续实施村居干部包保责任制,建立孕管档案,逐人签订协议书,通过“协约化”管理,深化村(居)民自治,强化基层基础,确保孕情跟踪监管及时到位。
(宣传教育科供稿)
责任编辑:胡永喜